设为首页  |  收藏国学研究会
帐号 密码
目录一览
新闻资讯
国学讲座——风水助人与弑力
南京国学会——子不语茶堂
南京国学会公益讲座------名字与
2019年1月17日国学公益讲座-----
2019年1月6日国学公益讲座------
2018年12月8日南京国学研究会谈茶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之--“墨”的起源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5-5-20  点击:2258

墨的产生与人类书写或描绘的行为紧密相关,自然可以追溯到极为久远的年代。前人由于认识的局限,故称“上古无墨”。近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一些有关墨的文物陆续被发现,这些直接或间接的考古材料为人们大致勾勒出了墨的起源和发展轨迹。 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有用朱和墨书写文字的痕迹,表明在甲骨文上书写的文字,红色是朱砂,墨色是碳素单质,这证明朱砂和墨在殷代就开始被巫人用来书写文字了。在商代石、玉、陶器的表面,也曾发现过墨书的遗存。

秦汉及魏晋时期是墨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以松烟墨的大量流行及“韦诞制墨方”的出现为标志,中国古代制墨工艺经历了一个大的变革而进入了成熟斯。但是,松烟墨到了魏晋时才由丸状变化为挺状,这与当时用胶配方的改进有很大的关系。丸状是因为用胶不多,加上胶的质量不是很高,很难把墨丸做得大。墨丸小,就不能用手捉住研磨。由于松烟墨是动物胶加工调合成形的,而动物胶则容易受潮生霉,失去粘合性能,墨的形体便由此自行损坏。

隋唐时代,制墨更加受到重视,政府设官办厂,其中,墨官最著名者为祖敏,制墨之妙名闻天下。产地也由前代的扶风、隃糜、延州扩展到易水和潞州,这些地方不但产松,而且所产之松皆很名贵,为制造上等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唐代制墨中已有多种颜色。《唐书·韦述传》载,韦述家藏书宏富,全都都经他亲自校点,“黄墨精谨,内秘书不逮也。”黄墨,是用雌黄研细加胶合制的墨,多用于修改文稿或者点校图书。朱墨更是被当时徽州居民制墨家传户习,广泛使用,它是用朱砂研细加胶而成,但容易褪色。

唐末五代由于战乱频繁,大量北方墨工纷纷南迁,制墨中心亦随之转移。此后,徽墨雄踞天下,在制墨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宋代由于科举制度的发展和书画艺术的繁荣,文人学士对墨的需求更为扩大,这也刺激了制墨的发展,墨的生产以徽墨为龙头,范围不断增大。墨模在唐代的制墨业中逐渐地普及。墨的烟料捣杵原来尽用人力,因为人的握力有限,所以墨模便应运而生。墨模的压力大,因此而制成的墨质坚实而耐用。同时,由于墨模的出现,墨的形状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在江苏丹徒的南朝墓葬中,曾出土一锭扁圆柱体墨,长3厘米,宽4.2厘米,厚1.9厘米,墨色纯黑,质坚硬,据分析可能是用模压制成的。当时的地方政府每年要向朝廷进贡龙凤墨四斤。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书房文化 书法文字 传统文化 南京国学研究会 官方网址:http://www.njgx.org/

宋墨在原料配制、艺术加工、种类品质上均较前大为提高和拓展。宋朝墨分两派,一是多加龙麝助香的,一是不用香料的。潘谷、张遇属香墨派;王迪是主张不加香料的,因为不加香料,“真松煤远烟,自有龙麝气。”油烟墨的制作在宋代已经出现,据明罗欣《物原》中说:“奚廷珪作油烟墨。”油烟墨的产生决非偶然,它与松烟制墨大量砍代松树造成资源的匮乏有一定的关系。石油烟作墨是宋代科技的一大奇迹,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应该属于油烟墨的一类。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因君主皆轻视文事,制墨业未有特别的发展,但尚能待续宋的余风,保持原来的成就。明代麻三衡《墨志》中引杨升庵的话,元代制墨以朱万初为代表,他取墨材为摧朽之松三百年不坏者,所制烟煤极佳。 明代制墨工艺上有新的发展,墨的配方和品质更加受到重视,墨的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墨品更为坚细,锋可裁纸。油烟制墨技术已相当成熟,据记载,明代制墨名家程君房集前人之长,创造性地提高了桐烟和漆烟的制墨水平,他的很多墨品都是油烟制成的。但由于工艺、产量等方面的原因,油烟墨并未占据主流。

明代和清代前期是徽墨生产的盛世,墨模图案的绘制和漆匣的装潢制作,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当时的墨模一般多采用坚细空心的石楠木,间有用棠梨树和杞树的。由专家操刀雕刻,运用线刻、浮雕及圆雕等多种技法,着力表现各种山水、人物、龙凤等图案文字。图案往往延请书画名家绘制,如明代的丁云鹏、吴左干等,有的是摹仿前代名家的作品。图案须先在墨模大小的竹纸上绘出,然后将图拓印于墨板上,随后以类似木刻的过程雕刻,但一须反刻,二底部要平,难度颇大。为了能圆满地表达各派艺术家不同的风格,在刀法、刻线上或遒劲,或秀润,或粗犷,或细巧,各具姿态。明代墨一般深厚有力,清代墨则柔妍精细。

在今安徽省博物馆保存有清代“御制锯园图”、“御制西湖名胜图”、“御制柿花图”、“御制四库文阁诗”及“新安大好山水”等墨模,雕刻精细,是清代墨模工艺的代表作。 清代,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这四位名家制墨先后盛名一时,后人称之为“四大墨家”。此外,知名的制墨家还有歙派的程正路、吴守默、方密庵、巴慰祖、程瑶田等,休宁派的吴天章、胡星聚、程怡甫等,他们对清代墨业的盛世都各有一番贡献。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书房文化 书法文字 传统文化 南京国学研究会 官方网址:http://www.njgx.org/

传统文化是又名炎黄文化已经日常称呼的国学,其中传统文化包括面很广,例如传统文化之经部 传统文化之史部 传统文化之子部 传统文化之集部 传统文化之书法艺术 传统文化之剪纸艺术 传统文化之戏曲 传统文化之武术 传统文化之美学 传统文化之道学 传统文化之佛学 传统文化之儒学 传统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传统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传统文化培训,传统文化研究 传统文化教学 传统文化游学 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学习 传统文化研究班 以及传统文化教学班 传统文化少年班 传统文化培训班 现在把传统文化一般概念性称谓儒学或者国学,日常称呼为国学之经部 国学之史部 国学文化之子部 国学文化之集部 国学文化之书法艺术 国学文化之剪纸艺术 国学文化之戏曲 国学文化之武术 国学文化之美学 国学文化之道学 国学文化之佛学 国学文化之儒学 国学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国学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国学文化培训,国学文化研究 国学文化教学 国学文化游学 国学文化教育 国学文化学习 国学文化研究班 以及国学文化教学班 国学文化班 国学文化少年班 国学文化培训班 国学易经培训班 国学交流班 成人国学教育 幼儿国学教育 青年国学培训 国学培训交流 国学学术交流 国学培训老师 国学培训大师 国学讲座 国学课程 国学交友风水大师段苍李道家易经风水师 起名大师古耆 道家古耆易经取名师 八字命理解析-古耆

在传统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传统文化培训,南京传统文化研究 南京传统文化教学 南京传统文化游学 南京传统文化教育 南京传统文化学习 南京传统文化研究班 以及传统文化教学班 南京传统文化少年班 南京传统文化培训班 现在把传统文化一般概念性称谓儒学或者国学,日常称呼为国学之经部 国学之史部 国学文化之子部 国学文化之集部 国学文化之书法艺术 国学文化之剪纸艺术 国学文化之戏曲 国学文化之武术 国学文化之美学 国学文化之道学 国学文化之佛学 国学文化之儒学 国学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国学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国学文化培训,南京国学文化研究 南京国学文化教学 南京国学文化游学 南京国学文化教育 南京国学文化学习 南京国学文化研究班 以及国学文化教学班 南京国学文化班 国学文化少年班 南京国学文化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书房文化 书法文字 传统文化 南京国学研究会 官方网址:http://www.njgx.org/

上条新闻:文房四宝之--“笔”的起源与发展
下条新闻:文房四宝之--“纸”的起源与发展
友情链接:
国学研究会 | 国学文化 | 国学研究 | 国学教育 | 国学培训 | 国学讲堂 | 国学教育 | 国学讲师 | 少年国学 | 传统国学 | 国学名师 | 国学讲堂 | 国学课堂 | 国学名人 | 国学经部 | 国学史部 | 国学子部 | 国学集部 | 国学运用 | 国学书记 | 国学古籍 | 国学资料 | 国学论坛 | 国学交流 | 国学民俗 | 国学网站 | 国学人才 | 国学民风 | 玄武国学 | 秦淮国学 | 河西国学 | 下关国学 | 江宁国学 | 溧水国学 | 仙林国学 | 浦口国学 | 新浦国学 | 国学交流 | 风水易经 | 风水起名 | 道家风水 | 风水讲堂 | 风水培训 | 风水名师 | 风水研究 | 风水起名 | 传统风水 | 风水逸事 | 风水奇闻 | 风水奇人 | 风水大师 | 风水地理 | 星象风水 | 堪舆风水 | 工厂风水 | 厨房风水 | 卧室风水 | 客厅风水 | 建筑风水 | 平原风水 | 湖泊风水 | 工地风水 | 公共风水 | 城市风水 | 小区风水 | 办公风水 | 风水讲坛 | 风水研究 | 风水解密 | 风水生活 | 风水起源 | 风水书籍 | 国学名著 | 风水古籍 | 国学孤本 | 建筑风水 | 室内风水 | 风水派别 | 风水流派 | 风水分类 | 生机风水 | 风水生基 | 起名课堂 | 起名研究 | 起名交流 | 起名论坛
申请链接,请联系国学研究会QQ: 951638995
南京国学研究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5107号-1
地址: 御道街南航科技园29栋D楼-018室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门向北走100米, 御苑宾馆斜对面)
电话: 025-58599189 86319198 传真: 025-85525838 QQ: 951638995 微信: guqi8388